服务热线:0558-96511 医院传真:0558-8668726
服务监督:0558-8610106(医患关系科) 廉洁监督:0558-8696513(监察室)

随着夏日的余温逐渐退去,凉爽的秋风开始席卷大地,气温骤降,昼夜温差明显,不少人会感到寒意袭来,随之而来的还有频繁的感冒。秋季感冒,作为这一季节的“隐形杀手”,不容小觑。本文将全面解析秋季感冒的症状、常见诱因,并提供科学的中医护理与预防建议,帮助大家平安度过这一多事之秋。
秋季感冒的症状: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
秋季感冒的症状多样,有时与普通的过敏或其他季节性不适症状相似,但也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。主要包括:
1. 流鼻涕和鼻塞。最初表现为清水样鼻涕,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变为黏稠,甚至带有黄色。
2. 喉咙不适。从轻微的喉咙痒痛发展到严重的咽喉肿痛,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声音嘶哑。
3. 咳嗽。咳嗽从干咳逐渐转为湿咳,伴有少量或大量的痰液,有时痰液颜色发黄。
4. 头痛和肌肉酸痛。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轻微的头痛和全身肌肉酸痛,尤其是在病毒感染较为严重时。
5. 轻度发热。体温通常在37.5°C至38.5°C之间,一般不超过39°C,部分人群可能伴随畏寒怕冷。
6. 疲劳和虚弱。感冒期间,身体的能量消耗增加,常感到疲乏无力、精神不振。
秋季感冒的诱因:不可忽视的健康风险
1. 气温骤变。秋季昼夜温差大,白天可能阳光明媚,而到了晚上温度迅速下降,这种突如其来的冷空气袭击容易引发感冒,尤其是抵抗力较弱的人群。
2. 空气干燥。秋季空气湿度降低,尤其是在北方地区,干燥的空气容易导致呼吸道黏膜变得干燥,削弱了其抵御病菌的能力。
3. 环境过敏原。秋季是花粉、尘螨等过敏原较为活跃的时期,这些过敏原可能会引发鼻炎、支气管炎等症状,进而降低免疫力,使得感冒病毒更容易侵入身体。
4. 生活习惯不佳。不规律的生活作息、过度疲劳、饮食不均衡等,都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减弱,使人更易患上感冒。
5. 人群密集接触。秋季也是学校开学和各种社交活动频繁的时期,病毒在密闭空间内传播的概率大大增加。
秋季感冒的中医护理:传统智慧的健康护卫
中医认为,秋季感冒多因风寒、风热侵袭,或因体内正气不足,卫外功能失调所致。因此,针对不同类型的感冒,采取相应的中医护理措施尤为重要。
典型症状:畏寒无汗、头痛、鼻塞清涕、咳嗽等。
护理方法:
(1)姜糖茶:取生姜3-5片,加红糖适量,用沸水冲泡后趁热饮用,有助于散寒解表,缓解风寒感冒的初期症状。
(2)热敷暖身:用热水袋敷在腹部或后背,帮助身体驱寒,促进血液循环。
(3)拔罐和艾灸:适用于风寒较重的人群,通过拔罐或艾灸刺激特定穴位,帮助身体排寒解表。
典型症状:咽喉肿痛、鼻涕黄稠、口渴、咳嗽有痰、轻度发热等。
护理方法:
(1)凉茶解热:可用菊花、金银花、薄荷等泡茶饮用,具有清热解毒、利咽祛痰的作用。
(2)梨汤润燥:将梨去皮切块,与冰糖同煮,可以润肺止咳,适合咽喉干燥、咳嗽频繁的患者。
(3)减少辛辣食物:饮食上应清淡为主,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、煎炸食品,以免加重咽喉负担。
秋季感冒的预防措施: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细节
1. 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。出门前关注天气预报,及时增减衣物,尤其要注意保暖颈部、背部和脚部,防止寒气入侵。
2. 保持空气湿度。在家中或办公室使用加湿器,或在房间内放置水盆,保持适宜的空气湿度,减少呼吸道黏膜的干燥感。
3. 饮食调理。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,如橙子、柚子、西红柿等,增强免疫力。饮食宜清淡,避免油腻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4. 规律作息。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,早睡早起,避免熬夜,以增强身体抵抗力。
5. 勤洗手、注意个人卫生。感冒病毒易通过手部传播,勤洗手可以有效减少感染风险。
6. 适度锻炼。每天坚持适量的户外运动,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等,有助于增强体质,提高免疫力。
秋季是感冒高发的季节,但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和中医护理,完全可以减少感冒的发生。希望大家在这个多变的季节里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关注健康,从而远离感冒,安然度过美丽的秋天。
文:中西医结合科 王欣悦
审核:护理部
编辑:宣传科